临床用血 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 医 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
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 输()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 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 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 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填写规范负荷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 × 100% 同期输血科(血库)接受的申请单总数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编制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 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 同数 × 100%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 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 × 100%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 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 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 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 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重要指标。
六、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定义:单位时间内,每千输血人次中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计算公式:
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 输数
意义:建立实施输血不良反应上报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 理能力,通过分析和反馈实现临床用血管理的持续改进。
七、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定义:单位时间一级和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此处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计算公式: 一二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 一二级级和手二术级用手血术总总单台位数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一二级手术患者血液使用情况。
八、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定义:单位时间三级和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此处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计算公式: 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 =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编制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三四级手术患者血液使用情况。
九、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
定义:单位时间手术患者住院期间自体输血量占手术患者异体输血量和自体输血量 之和的百分比。 此处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计算公式: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总单位数 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 = × 100% 通气手术患者异体输血单位数+自体输血单位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血液保护技术的水平,通过开展自体输血可以有效降低异体血 输注的风险。
十、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定义:单位时间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此处仅统计红细胞成分及全血用量。 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 = 出 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血液使用情况。 注:
- 红细胞成分指以全血内红细胞为主要组成的一类成分血(GB 18469- 2012《全血 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 200ml 全血为 1 单位; 200ml 全血制备的红细胞成分为 1 单位; 200ml 全血制备的血浆为 1 单位。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以回输血量计算, 100 毫升红细胞为 1 单位; 贮存式和稀释式自体输血以 200 毫升全血为 1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