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 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22 年版)

一、ECMO 有效撤除率

定义:ECMO 有效撤除,是指应用 ECMO 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 / 肺功能改善或 器官移植而撤除 ECMO,撤除 ECMO 后 48 小时患者仍存活。ECMO 有效撤除率,是指 有效撤除 ECMO 例次数占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有效撤除 ECMO 例次数 ECMO 有效撤除率=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总例次数 意义:体现应用 ECMO 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 ECMO 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 性指标之一。

二、30 天全因死亡率

定义:ECMO 应用后 30 天内死亡患者数(不论何种原因)占同期 ECMO 应用患者 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ECMO 应用后 30 天内全因死亡患者数 30 天全因死亡率=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患者总数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编制

意义:体现应用 ECMO 的治疗效果,是反映医疗机构 ECMO 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果 指标之一。

三、一年生存率

定义:ECMO 应用后 1 年随访(失访者按未存活患者统计)尚存活的患者数占同期 ECMO 应用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 ECMO 应用后 1 年随访尚存活的患者数 一年生存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患者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 ECMO 的长期治疗效果。

四、机械故障指标

计算公式: 氧合器故障例次数 氧合器故障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氧合器例次数 循环管路进气患者例次数 循环管路进气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患者例次数 发生泵头故障患者例次数 泵头故障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泵头例次数 发生停泵故障患者例次数 停泵故障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患者例次数 × 发生管路脱落例次数 意外脱管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管路例次数 发生置管意外例次数 置管意外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患者例次数 意义:体现应用 ECMO 的治疗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 ECMO 医疗质量的重要结 果指标。

五、术中及术后 30 天内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定义:ECMO 术中及术后 30 天内,发生主要并发症的患者数占同期 ECMO 应用例 次数的比例。 发生出血并发症例次数 出血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 发生溶血并发症例次数 溶血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 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例次数 血栓栓塞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 发生下肢缺血坏死例次数 下肢缺血坏死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 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 发数 × 100% 发生血源性感染例次数 血源性感染发生率 = × 100% 同期 ECMO 应用例次数 意义:体现 ECMO 应用的治疗安全性,是反映医疗机构 ECMO 医疗质量的重要结 果指标。

注:患者纳入标准: V-A ECMO:①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心指数小于 2. 0L/min/m2 或 / 和 LVEF< 30%,收缩压 < 90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24mmHg,依赖两者以上大量血管 活性药物,静脉血氧饱和度小于 55%,有酸中毒表现;②心跳骤停需 ECPR;③顽固性室 性心律失常;④难以脱离体外循环。 V-VECMO:①严重 ARDS:在最优的机械通气条件下(Fi 02 ≥ 0. 8,潮气量为 6ml/kg 理想体重,PEEP ≥ 5cmH20,且无禁忌症),保护性通气和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并符 合以下之一,应尽早考虑评估实施 V-V ECMO 支持:( 1)Pa 02/Fi 02< 50mmHg 超过 3 小 时;(2)Pa02/Fi02<80mmHg 超过 6 小时;(3)Fi02=100%,Pa02/Fi02<100 mmHg;(4)动脉 血 pH< 7. 25 且 PaC 02> 60mmHg 超过 6 小时,且呼吸频率> 35 次/分;( 5)呼吸频率>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汇编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汇总编制

35 次/分时,动脉血 pH< 7. 2 且平台压 > 30cmH 20 或驱动压 > 15cmH20;②严重气道梗阻 性疾病: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无效,出现严重呼吸性酸中毒甚至影响血流动力学时,可 考虑评估实施 V-V ECMO 或体外二氧化碳清除(ECCO2R);③特殊呼吸系统疾病围术 期(如肺移植、气道肿物等):如术中呼吸支持方式无法维持通气及氧合,可评估实施 V-V ECMO。 ECPR:实施常规心肺复苏 15 分钟不能恢复自主心律,心跳骤停 1 小时之内者。 包括①血栓;②血浆渗漏;③漏血;④氧合欠佳等需氧合器更换或终止 ECMO。 故障包括①管路静脉端操作;②病人静脉端输液;③插管和管道连接;④气穴现象 等导致的循环管道动静脉进气。 包括①泵头破裂;②泵头血栓;③不能正常工作。 包括①断电;②备用电源耗尽;③机器故障。 包括①管道连接处松弛;②非同步搬运挣脱。 置管意外包括①插管方向和位置错误;②插管松脱,拔出;③插管扭折;④血管损 伤;影响 ECMO 正常工作。 术中及术后 30 天内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溶血、血栓栓塞、下肢缺血坏死、神 经系统并发症、血源性感染。 出血包括应用 ECMO期间的(调整内容):①致死性出血;②颅内出血;③与 ECMO 抗凝相关的纵隔、消化道、呼吸道、插管局部等部位出血,导致血色素进行性下 降(下降幅度> 2g/dL/d)、循环不稳定、或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溶血是指应用 ECMO 期间,排除出血、血液稀释等原因导致的血色素下降幅度> 2g/dL,且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5mg/dL。 血栓栓塞包括应用 ECMO期间的①脑栓塞或肢体动脉栓塞;②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 栓塞;③心腔内血栓形成,有影像学(动、静脉超声或 CT 等)证据支持。 下肢缺血坏死是指应用 ECMO 期间的 ECMO 插管侧下肢发生溃疡、坏疽、甚至 截肢。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 ECMO 应用期间新发生的出血性脑卒中及引起功能障碍的缺血 性脑卒中,有影像学(头颅 CT 或 MRI 等)证据支持。 血源性感染是指由于 ECMO治疗应用相关的血源性感染;从以下位置能够获得微 生物学阳性标本:①感染位置的皮下细针抽吸;②手术探查;③导管尖端感染发生于 ECMO 置管 48 小时后。